手机查看财经快讯
一手掌握市场脉搏
在3月27日开幕的2025论坛年会上,一批“硬核”科技成果集中亮相,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、2025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接连发布。
在年会开幕式上,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、主任窦贤康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,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、化学材料能源、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。获评项目包括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、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等。
开幕式还发布了10项2025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,“梦想”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、北京创新应用成果、北京重大开源成果等在列。
上述重大科技成果既有学界身影,也不乏产业龙头的参与。如“北京重大开源成果”的发布单位包括国家地方共建具身人创新中心、北京微芯与研究院、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、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、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、、、面壁智能等。、小米科技、快手可灵AI等11家公司、机构和单位成为“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成果”的共同发布单位。
在年会展区,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产品背后,是科技、金融和产业的紧密结合。
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展出的XR智能眼镜小巧轻薄,将VR头显模组厚度降低到传统方案的约三分之一。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,公司由北京理工大学、美国亚利桑那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博士团队及资深光学工艺师团队共同创立,是国家级“小巨人”企业。此前接受过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多轮投资,如今,该公司已经成为联想、等公司的智能眼镜光学模组供应商。
人工智能成为焦点
人工智能是本次年会的焦点,新兴科技项目“剑指”人工智能。本次年会的前沿大赛板块吸引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参赛,海外项目超四成。人工智能参赛项目812项,占比达到四分之一,在脑机接口、基因治疗、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创业项目。
“在过去30年数字技术兴起过程中,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最新浪潮。2017年以来,与生成式AI相关的专利增加了800%以上。”世界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,中国是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专利申请国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年会全体会议上表示,在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爆发式发展阶段,需要更高的算力。算力是刚性需求,需要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低的能耗,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就包括量子计算机。“基础研究的发现往往会催生一些革命性的工业技术,但是从科学发现走向产业需要很长的时间,在量子信息这种高科技领域,这一点表现得更加突出。要统筹好基础研究、应用基础研究、产业商业化的关系,统筹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。希望有一天,通用量子计算机项目能真正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。”薛其坤说。
人工智能也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培育与转化。“人工智能是非常好的工具,也是一个新的科研范式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表示,他所在的复旦大学,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将人工智能与科研结合,已在多份顶级期刊发表了研究成果。他相信,通过人工智能和不同学科的研究,能够产生一些新的交叉成果。
以知识产权为创新生态基石
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,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正重塑全球的经济格局。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,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。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创新生态的‘基石’、高质量发展的‘驱动器’。”北京市副市长孙硕27日在本次年会上说。
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申长雨介绍,根据最新统计,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已经达到484.6万件,是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,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,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。
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
东方财富官网微信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hao91.cn/article/ddf2e3bb95968a453d50.html